联系电话:4001816177
电子邮箱:uonin@qq.com
  • 2025-10-24
  • 27

2025餐饮求生记:小店拼效率,大店讲温度,谁能笑到最后?

街边的早餐铺换了第三拨老板,商场里的连锁火锅却排起长队;外卖软件刷半天选不出餐,“剩菜盲盒”却被年轻人抢着买——2025年的餐饮圈,一半是海水,一半是火焰。3.6万亿元的市场盘子摆在那,可19万家门店闭店的现实又很扎心,想在这行活下去,老办法行不通了。

 

餐饮的“冰火两重天”早不是新鲜事,但2025年的分化格外刺眼。一边是连锁品牌加速扩张,连锁化率眼看要冲到25%,小吃快餐品类更是突破29%;另一边是单体小店平均15个月就倒闭,闭店的商户里七成多是开了不到两年的新店。消费端更实在,人均餐费降到36.6元,连奶茶都从二十多块跌到十七块,大家吃饭先算性价比,“贵价网红店”的套路不好使了 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想破局?得先搞懂现在食客要啥。以前是“去哪吃”,现在是“吃点啥”,一款爆品就能带火一家店,这就是“大单品逻辑”。年轻人吃饭不仅要好吃不贵,还得“好看好拍”,小红书上1.6亿浏览量的“漂亮饭”就是证明,摆盘出片、有社交属性的店才容易被记住 。更关键的是“理性消费”成主流,40%的人宁愿在家做饭,出去吃就得花得值,那种靠装修溢价的店早被筛下去了。

 

摸准需求,破局的路其实很清晰,核心就四个字:效率、温度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

效率革命得从根上挖,供应链就是餐饮的“生命线”。现在早不是“找个菜贩进货”的年代了,华鼎冷链用AI大模型调度车辆,单车配货从1小时变秒级,货损率降了13%,还能送遍全国2800个区县。连火锅店都在卷供应链,巴奴建了5个中央厨房,用技术把毛肚做得又好又便宜,下沉市场翻台率能到3.7次。对小店来说,精简SKU、聚焦爆品就是捷径,30-200平米的连锁小店一年新增60万家,靠的就是“小而精”降低成本,坪效比大店高得多 。

 

技术加持的自动化更是降本利器。现在的餐厅早就不是“十个人忙成一团”的景象了:三百平米的店靠扫码点餐、智能后厨,三五个人就能撑起日销两万的生意,人力成本直降80%。必胜客的AI订货系统能算准天气、商圈活动对销量的影响,食材浪费少了15%;海底捞用机械臂炒菜,省了20%人工还成了打卡点。连外卖都能绕开平台抽成,自己建个小程序接单,利润直接涨40%,这才是“把钱省在刀刃上”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光有效率不够,有温度的店才能留客。这里的“温度”不是靠服务员笑脸堆出来的,而是真能戳中人心。肯德基开了1000家食物驿站,把过了最佳赏味期的食物免费送给需要的人,既减少浪费又拉近了和社区的距离。塔斯汀更实在,8000家门店搞“堡贝成长计划”,给乡村学校捐篮球场,还帮留守儿童找笔友,食客吃的不仅是汉堡,更是份认同感。对小店而言,记住老客的口味、搞点邻里专属优惠,这种“小温暖”同样管用。

 

展望明年,这三个趋势肯定跑不了。连锁化会更猛,预计突破28%,但加盟商不再瞎跟风,更看重总部的供应链和数字化支持,标准化的品类可能出现万店品牌。健康和地域风味会成新风口,Z世代点菜先看“健康属性”,贵州酸汤、云南野生菌这些地方味道,一旦做好标准化就能火遍全国。还有绿色供应链,能靠智能调度减少运输里程的品牌,既能拿政策支持又受食客欢迎,早布局早受益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说到底,2025年的餐饮圈没有“躺赢”的机会,却有“深耕”的答案。小店把效率做极致,大店把温度做扎实,供应链盯得紧、数字化用得好,再懂点食客的心思,不管市场怎么变,都能站稳脚跟。毕竟,有人的地方就要吃饭,把饭做好、把人服务好,永远是餐饮的硬道理。